親子教育︱父母應身教無條件去愛家人 為子女建立安全感培養出「全職乖仔」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4/06/25 12:58

最後更新: 2024/06/25 13:19

分享:

分享:

父母需以身作則,跟子女親子互動是無條件的愛,給予子女安全感,將來孩子也會用相同的方法無條件地照顧和關心老人家。(「全職乖孫」劇照)

筆者最近看了非常催淚的電影《全職乖孫》,這部電影在泰國和香港都有很大的回響,因為它談及婆孫情和母子情,不少家長也希望筆者能用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當中的親子技巧,希望能教導他們的子女將來成為「全職乖孫」!

最新影片推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善以孝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孝道金句,但在現今的物質世界是否真的那麼容易遵守孝道?還是會像戲中的家庭成員為了遺產才出現「偽關心」?

根據心理分析 (Psychoanalysis),又稱精神分析,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認為人們一直受到兩種力量的支配:1. 生命本能 (Life Instinct, 又稱 Eros) 和 2. 死亡本能 (Death Instinct, 又稱 Thanatos)。這兩種競爭的力量在潛意識裡經常互動或競爭,影響着人類的意識行為。兩股力量當中,如果生命本能 (Eros) 比較強大,意識行為就比較正面,因為Eros的解釋就是古希臘的愛神、生育神和激情之神,換言之,只要在親子互動當中能釋出「愛的力量」,這樣就能將家人和親子關係緊扣在一起。

但是愛也有分兩種,一種是有條件的愛 (Conditional Love),而另一種是無條件的愛 (Unconditional Love)。在戲中,如果子女為了遺產才願意照顧長者,這是有條件的愛;相反如果子女完全沒有機心不離不棄地照顧父母,這是無條件的愛。在現今物質豐盛的社會,在利益或自私心態驅使下,又或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部份家人或會不知不覺間發放出有條件的愛。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孕育出「全職乖仔」和「全職乖孫」?

其方法就是父母需要自己以身作則、坐言起行,首先跟子女的親子互動是無條件的愛,在成長過程給予子女安全感,同樣地,也要用無條件的愛對待年邁的父母,由於父母永遠是子女的最好榜樣,如果父母能孝順家中的「四大長老」,將來孩子也會用相同的方法無條件地照顧和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家!

無論問題是什麼,答案都是愛,只要家中釋放出足夠的「無條件的愛」,最終也能潛移默化地轉化「有條件的愛」的子女!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撰文 :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